正在阅读:坚守18年,“独臂教师”撑起山村娃娃一片天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阳新资讯 / 民生热点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坚守18年,“独臂教师”撑起山村娃娃一片天

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2/09/14 14:40:52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微信公众号 作者:今日阳新 20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
富河下游南岸,阳新县枫林镇西北部的乡村小学里,有这样一名数学老师,他5岁丧父,10岁痛失了右臂,13岁丧母,他是一名普通乡村教师,却多次被评为先进,为了山村娃娃能像城里孩子正常上学念书,他甘愿清贫地留在山村教书育人,他用自己的青春坚守着三尺讲台,从2004年起,18年来坚守山区,用自己独臂撑起山村孩子求知的蓝天,他就是阳新县枫林镇刘冲小学——“独臂教师”孙奉迟。

童年的磨砺

1978年,孙奉迟出生在枫林镇南城村黄荆坳的一个贫寒家庭。出生时,父亲已年过五十。

1983年,孙奉迟的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,留下不到5岁的他和身患残疾的母亲。母亲根本无法照顾孙奉迟,一家人陷入了危急。母亲改嫁过来时,曾有过一段婚姻,前面有一个儿子。

为让弟弟有个依靠,孙奉迟16岁的同母异父哥哥陈木水,从三十多里外的大德甘港,来到黄荆坳照护弟弟的衣食起居,让弟弟像正常人那样上学。

随后,孙奉迟与哥哥陈木水、母亲相依为命。陈木水后来在黄荆坳娶妻生子,成家立业。

祸不单行,1988年,10岁不到的孙奉迟,与同龄伙伴在禾场里围观脱粒机脱粒小麦,少不经事的他,玩耍中不小心右手臂被绞进了正在快速旋转的脱粒机齿轮当中。

因右手臂破损严重,孙奉迟只好高位截肢。失去了右手,从此,年幼的孙奉迟成了独臂儿童。

破屋更遭连夜雨。1992年,母亲也离开了人世,孙奉迟只有13岁。

苦难如海,但好在哥哥嫂嫂像爹娘一样对孙奉迟不离不弃。供他读书,呵护成长,教导他要发奋自强。

“哥嫂就像我的父母,对我特别好。没有他们,我就真的成了孤儿,更不会有今天。”10日下午,提及哥嫂,孙奉迟几度哽咽。

圆了教师梦

1992年,勉强读完初中的孙奉迟,深知自强才能改变命运。

肢体三级残疾的他,练就了比常人更麻利的劳动技能,上山砍柴砍竹、下地播种插秧、捉鱼捞虾......农村的活,他样样都会。

头脑灵活、手脚勤快的孙奉迟还坚持自学高中课程。

孙奉迟在少年时期就梦想当上一名人民教师,教书育人,让更多像他这样的山村孩子有书读,这颗种子埋在孙奉迟心里多年。

皇天不负苦心人,2004年,经学校推荐,孙奉迟通过了民办教师资格考试,成为南城村小学黄荆坳教学点的一名代课教师,圆了他教书育人的梦想。

好事接踵而来,2005年,在哥嫂的操办下,孙奉迟与妻子陈四结为夫妇,新房就在哥嫂家。

荆坳教学点设有1-4个年级,整个教学点就一个教师,而且绝大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,这里的老师既是老师,又像保姆,经常要解决一些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的实际困难。教师走了一波又一波,孙奉迟在这个教学点一待就是五年,直到2009年教学点撤并时才离开。

其间,也不乏亲朋好友提醒过孙奉迟,教学点教学辛苦,而且聘用教师待遇不高,劝他出去干点什么,多挣点钱。

事实也的确如此。为了生活,早上天没亮、下午放学后、双休日,孙奉迟去池塘网虾、去田垄捉黄鲜、去山上砍柴,以贴补家用。

为提高自己专业知识,只有初中文凭的他,在夜深人静时挑灯夜战。2016年,孙奉迟取得了大专文凭。

独臂铸师魂

中途,也有好心人向孙奉迟抛出“橄榄枝”,他挣扎过,但还是留了下来。

“湾子的孩子到村里小学去念书,往返路途远实在不方便,我走了,孩子们怎么办?”就这样,孙奉迟在代课教师岗位,一干就是整整16年,直到2020年,他通过教师“民转公”考试,成为一名公办教师。

“孙奉迟自走上讲台那天起,我就一直关注着他。在课堂上,他积极探索教学方法,活跃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,跟孩子们打成一片。”刘冲小学校长柯善友说,为了让教学上质量,对于一个失去右臂的人来说,孙奉迟通常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。

就拿运用左手正确的书写粉笔笔画顺序这一项,孙奉迟利用晚上在家练习了几个月,在课堂上写粉笔字,丝毫不逊于其他教师。

......

余下内容,请扫码下方二维码,进入“云上阳新”客户端内阅读


出品丨阳新县融媒体中心

来源丨记者:贺介飞 实习记者:潘曦  通讯员:倪胜林

编辑丨马婷婷


已有0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